《中非记者时事对谈》系列第一期

超越关税危机,是时候以公正目光审视全球化--写在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之际 《中非记者时事对谈》首先是一场两位挚友间的精彩对话——两位杰出媒体人,一位来自中国,一位来自非洲(贝宁),以双重视角解读国际重大议题。马佳盈是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对话》栏目主持人;赫伯特-拉贝尔·埃利塞·阿乔维则是国际地缘政治及中非事务专家,同时担任泛非外交与国际关系杂志《外交标签》的主编。在2025年4月18日万隆会议七十周年之际,他们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初衷,共同发起这项思想挑战。

赫伯特-拉贝尔·埃利塞·阿乔维:阿兰·佩雷菲特在1973年那本近乎预言的著作中曾说:"当中国觉醒时,世界将为之震动"。面对美国近期针对全球、特别是中国加码的关税攻势,有分析认为这是"垂死巨兽的痉挛",或是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天鹅绝唱"。马佳盈女士,作为中国国际电视台《对话》栏目主持人,您对此有何见解? 马佳盈: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放在更宏大的历史与战略维度来审视。首先,中国有句古训:"听其言,观其行"。特朗普为所谓"对等关税"辩护时多次声称:"长期以来,我们的国家遭到远近各国的掠夺、摧残、侵犯与剥削"。当我们回溯历史,第一轮全球化浪潮的引领者既非中国也非非洲,而是经历了大航海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西方国家利用坚船利炮,以通商为借口开始的。伴随着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是血泪的殖民史,无数繁荣的王国遭到洗劫、破坏和毁灭。从这个角度看,谁在"掠夺、摧残、侵犯与剥削"不言自明。如今美国既享受着殖民时期积累的财富,又受益于国际分工带来的廉价商品。更需指出的是,其对多国的贸易逆差也是美元霸权的体现之一。 其次,我们也不应忘记1930年代大萧条部分正是由贸易保护主义所引发。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贸易体系,本就是为了防止保护主义卷土重来。从殖民体系的构建到美元中心贸易秩序的确立,再到如今仅凭行政令就实施的"对等关税",始终遵循的是美国利益至上逻辑。但自4月2日实施以来,这些关税措施既未解决美国任何实质问题,反而严重扰乱国际经济秩序,阻碍企业正常生产,影响居民消费。那些曾真正被"掠夺、摧残、侵犯与剥削"的国家,其发展进程再次受到威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方将关税作为极限施压工具,为谋求一己私利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之上,是典型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经济霸凌行径。"我认为这是对关税措施本质的深刻揭示。阿乔维先生,作为资深的非洲国际问题专家和中非关系研究者,您对此有何分析? 赫伯特-拉贝尔·埃利塞·阿乔维:所有国际问题专家都在观望,特朗普总统重返白宫是否会改变其首个任期内对华贸易战的升级态势。尽管无人幻想现状会维持不变——毕竟这两大经济超级大国的战略博弈在所难免:一方(中国)要巩固其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另一方(美国)则力图重夺市场主导权。但人们仍期待商业竞争能遵循常规规则,毕竟国际政治舞台已充满太多紧张因素,实在无需再叠加贸易摩擦这一层。然而我们低估了白宫主人的不可预测性,他再次鲁莽地打破了平衡。华盛顿推出的这些充满争议的关税政策,已然成为全球贸易关系的转折点。 这些贸易政策产生了全球性连锁反应,不仅冲击美中关系,更将众多国家卷入贸易战漩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华盛顿的西方盟友——这些自诩为"上帝子民"的"勒索大师"们——也未能在这场关税海啸中幸免。至少可以说,这些紧张局势正对世界经济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从非洲视角看,美国这种单边决定正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行径,体现了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固有的傲慢——这种傲慢正是非洲大陆多数苦难的根源。非洲人民很清楚,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在全球南方、尤其是非洲影响力的嫉恨,正源于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取得的实质性成就。 我深信,在万隆会议和平共处原则(这些原则革新了国际法、外交关系及多国宪法)七十周年前夕,美国将在这场贸易战中颜面尽失,而对手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今全球南方最当之无愧的代表——将赢得尊重。面对两大经济超级大国这场前所未有的贸易危机,我认为我们更应敬重中国的远见: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已未雨绸缪,使美国在妄自尊大中陷入孤立。 马佳盈:感谢您的提问。虽然我不是经济学家,但可以结合个人观察谈谈看法:

第一,是中国人民辛勤的耕耘和努力。我今年刚去过当年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走访了一些在AI领域领先的企业,这些企业门脸普通,老板员工都穿着朴素,谦虚低调,为了梦想兢兢业业,创业十几年,失败经验无数但仍然坚持奋斗。在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外贸企业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内部团结一致,例如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京东”专门开辟渠道为受影响的外贸企业提供出口转内销的渠道。第二,我认为是政府执政为民,不为选举的制度优势,使得中国可以实施有持续性的,关注民生发展的经济政策,而非为了赢得任期的短期行为。第三,是开放的思维和心态,从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贸组织,到您提到的共建一带一路,都是很好的例子。以上是中国经济的情况。

阿乔维先生,作为国际地缘政治专家,您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会对非洲及其对外贸易(尤其是对美贸易)产生何种影响?

赫伯特-拉贝尔·埃利塞·阿乔维:我们必须直面现实。美国加征关税的严厉实施将在两个层面对非洲大陆造成负面影响。华盛顿挑起的这场贸易战不仅将扰乱贸易往来,更将显著提高非洲对美出口成本。

其一,非洲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下降。美国加征的关税使非洲出口商品价格攀升,削弱其在美国市场的吸引力。其二,《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AGOA)赋予非洲国家的对美免税出口优惠正受到新关税政策的冲击。尼日利亚、南非和科特迪瓦等与美国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受影响尤为严重——作为美国原油主要供应国,尼日利亚能源出口面临高额关税;南非作为贵金属、钢材和汽车(特别是宝马)主要出口国直接被列为加税目标;科特迪瓦的可可等农产品对美出口也前景堪忧。

其三,美国新关税正冲击非洲本土经济。莱索托、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等依赖特定关键产业的国家首当其冲:莱索托面临最高50%的出口关税,占其经济支柱的纺织业约1.2万个就业岗位岌岌可危;马达加斯加纺织品被征47%关税,这对占GDP19%的纺织产业造成巨额损失;毛里求斯纺织品、珠宝和渔业出口虽仅占外贸10%,但40%关税仍将重创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

其四,非洲大陆已出现多重应对:从与美国重新谈判关税协定以减少损失,到推动贸易转向——特别是加强与战略合作伙伴的经济纽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正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提供替代方案,许多非洲国家已将目光转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这或将重塑全球南方的贸易格局。

今年正值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这一机制既是全球南方战略合作的典范,也为西方大国与非洲合作树立了参照。从中国的视角来看,您认为中非关系的未来前景如何?中国与非洲能否携手引领世界走向更富有人道精神的发展道路?

马佳盈:您关于人类未来的提问令人动容。这让我想起王毅外长近日的发言:"我们反对强权暴政,是为防止人类重蹈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殖民史揭示了一个辛辣的讽刺:当全球化符合利益时,殖民国家极力推动;当其优势受到挑战时,却又转身筑起高墙。对那些曾遭掠夺的国家而言,这种"选择性全球化"的正义何在?人道精神又何在?

您提到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或许能为全球化注入新灵魂。这种"天下大同"的思想源自中国哲学传统,中国人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认为开放包容、互利合作才是正道。值得关注的是,自2024年12月1日起,中国对33个建交最不发达非洲国家的100%产品实施零关税,成为首个采取此类措施的主要新兴经济体。

中国谚语说"同舟共济",非洲智者言"独行快,众行远"。从郑和船队的和平远航,到您提及的万隆会议,直至中非合作论坛,我们各自的历史轨迹使中非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请允许我双关诠释您开场引用的佩雷菲特名言:"当美国失去理智,世界遭受苦难";"当中非携手同行,人类共享福祉"。阿乔维先生,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您如何评价中非关系的发展?

赫伯特-拉贝尔·埃利塞·阿乔维:美国关税战将加强和扩大中非合作,这已成为全球南方战略伙伴关系的典范,也是西方大国与非洲关系中值得借鉴的榜样。具体而言,美国关税的上调将促使许多非洲国家多元化其贸易伙伴,并更加依赖中国。在这方面,无论未来如何,中非之间的贸易交流都将得到加强。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820亿美元,为非洲提供了美国市场的替代选择。非洲的出口,特别是在原材料和农产品领域,在中国找到了重要的市场。为此,从2024年12月1日起,正如您所提到的,中国对来自33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PMA)的全部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待遇,其中包括我的国家贝宁。这一措施由习近平主席在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FOCAC)上宣布,旨在减少中非之间的贸易逆差。在此框架下,包括稻米、小麦、糖、棉花、大豆油、香烟、木材、羊毛和纸张在内的140种新农产品享受免税待遇。这一举措是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支持非洲PMA的经济发展,巩固中非合作关系。

此外,中国对非投资早于并避免了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在FOCAC和“丝绸之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加大对非洲的投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工业区和能源项目方面。这有助于非洲国家减少对西方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依赖。为落实中非关系的这一新阶段,双方在2024年9月4日至6日举行的北京第九届中非合作论坛上,将合作提升到战略伙伴关系的新高度。中非关系如今还包括减少美元在贸易中的使用,推动使用本地货币或人民币进行交易。

总的来看,这些动态表明当前的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正在重新定义各国的经济伙伴关系,而中国在非洲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非洲没有忘记西方曾经的奴隶制、殖民统治和猖獗的新殖民主义。人们常说,在逆境中才能识别真正的朋友。秉持万隆会议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以及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中国古老文明的核心价值——相互尊重、实质性成果、友谊和真诚,中国的外交向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我的深信不疑的是,美国的关税战预示着一个濒临崩溃的西方模式的终结,华盛顿正唱着它的末歌。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曙光,将由中国和全球南方,特别是中国和非洲共同推动,通过习近平主席关于全球发展、全球安全和文明的三大倡议,为世界带来新希望。作为一个乐观的人,我相信人类并未失去全部希望,一轮新的太阳即将升起!

马佳盈:感谢阿乔维先生,能与您进行这场对话我深感荣幸——尤其是在您所提及的万隆会议七十周年这一特殊时刻。这场开创国际关系新纪元的会议,至今仍在启迪着我们关于平等与合作的思考。

赫伯特-拉贝尔·埃利塞·阿乔维:这份愉悦是双向的。值此国际关税地缘政治博弈的特殊时刻,我们跨越北京与科托努两座城市,共同回望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石的万隆会议历史,对全球化进程进行理性审视,实属意义非凡。